
成立于1999年10月18日的中國長城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長城資產”),今年迎來了20歲的生日。20年來,長城資產始終堅守不良資產經營處置主業,充分運用并購重組手段,發揮“盤活存量、優化增量”功能,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服務實體經濟,救助問題企業和問題金融機構,累計收購不良資產2萬億元,重組債務企業1000多家,拿出了一份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增強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的精彩答卷。
上世紀90年代后期,受經濟周期、體制轉軌和亞洲金融危機等多重因素影響,國有商業銀行積累了較大風險。1999年4月,黨中央、國務院決定,成立4家資產管理公司集中處置國有銀行不良資產。當年10月18日,中國長城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中國長城資產管理公司正式成立。
公司誕生于亞洲金融危機之際,受命于中國經濟轉型發展關鍵之時,承擔著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支持國有商業銀行和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最大限度地保全與回收國有資產并減少損失的歷史重任。
自1999年成立至2006年底的這一段政策性發展時期,長城資產先后收購農業銀行、工商銀行等國有商業銀行剝離的6092億元金融不良資產,改善了國有商業銀行的資產負債結構,修復其“造血”功能,加快推進其商業化改革。
為幫助國有大中型企業實現3年扭虧脫困任務,長城資產作為政策性債轉股的實施主體,積極幫助國有企業實施債務重組、股權重組、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并接受國家安排,托管、整頓、重組了一批問題金融機構和問題企業集團,有效化解了一系列重大風險事件。
2007年至2016年底的10年間,長城資產探索出一條“突出并購重組優勢、做強不良資產主業”的差異化競爭戰略。
2012年,長城資產收購東盛系不良金融債權,對其核心上市企業東盛科技進行債務重組,并通過“以股抵債+延期償債+債轉股+追加投資”的組合拳,幫助企業改善經營,最終摘掉了ST(特別處理)的帽子。
2015年,長城資產以“破產重整+資產重組”模式,成功化解“ST超日”的債務危機。“11超日債違約”事件發生后,長城資產第一時間展開救助,通過破產重整解決超日公司58億元高額債務,引入龍頭企業協鑫集團作為重組方,幫助企業恢復經營,并注入優質資產,最終達成恢復上市條件。
商業化轉型以來,長城資產增資收購德陽銀行,注資整合廣電日生人壽和廈門證券等,以有利于提升主業核心競爭力為出發點,通過戰略調整、股權重組、資本補充、機制創新、文化重塑等措施,使上述機構在治理結構、業務規模、盈利能力等方面都有了較大改善。
2016年12月11日,中國長城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掛牌成立。長城資產向全面商業化經營、建立法人治理結構、構建現代企業制度邁出了堅實的步伐。
實現新作為 助力高質量發展
中國鐵路物資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國鐵物”)是一家央企,2016年4月爆發債務問題,168億元債務融資工具暫停交易。中國鐵物債務規模大、構成復雜、債權人眾多,長城資產為企業設計了以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為核心的一攬子綜合金融服務方案,成功解決了中國鐵物的債務問題,并牽頭其他6家機構對其實施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對維護債券市場健康發展和社會穩定具有重要意義。
長城資產黨委書記、董事長沈曉明表示,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特別是防止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務。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支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是長城資產履行中央金融企業職責的應有之義。
據介紹,長城資產成功完成股份制改革后,除成功救助中國鐵物之外,還成功紓困民營上市公司貝因美,重組問題金融機構錦州銀行,以財務顧問的身份救助中民投,以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方式有效降低中國中鐵的杠桿率。
沈曉明表示,長城資產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強化政治擔當和責任意識,堅守不良資產經營處置主業不動搖,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優化資源配置、服務實體經濟,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